|
猪油脂生物转化制备功能性油脂项目 |
阅读次数: 发表时间:2009/11/10 15:53:00 『关闭窗口』 |
结构脂质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类功能性油脂,它是按照甘油三酯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、吸收性能及热量来改变甘油骨架上脂肪酸的种类,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。利用区域特异性脂肪酶水解天然甘油三酯sn—l,3位上的脂肪酸,然后接入其它有生理功能或低热量的脂肪酸,重新组成甘油三酯(MLM)。脂肪酸在Sn-l,3位上,以游离态被吸收,而在Sn一2位上,则是以单甘酯的形式被吸收。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可溶于肠液而被吸收,并与蛋白结合,通过门静脉直接运输到肝脏。而长链脂肪酸是以乳糜微粒的形式经淋巴和体循环,最后运输至肝脏。结构脂质与长链甘油三酯相比有易消化、吸收快、氧化快、释放能量低的特点。中链脂肪酸直接被运输至肝脏,进入线粒体也不需要肉碱的帮助。与长链脂肪酸相比,中链脂肪酸较少沉积到脂肪组织,在高分解代谢情况下,能减少体内蛋白的分解代谢,提高甲状腺功能,不与胆固醇形成脂。通过微生物及酶工程技术,对猪油等动物油脂进行生物加工,制备功能性油脂,从而可以改变猪油的食用性能和加工特性,形成环境友好的油脂产品。 湖南畜牧业的“龙头”是养猪业。目前,全省年出栏肉猪在7000万头以上,猪肉产量475万吨左右,均居全国前列。每年出口活大猪40万头左右,出口中仔猪270万头,居全国之首。近四年来,生猪产值虽在牧业产值所占比重不断下降,2000年为75.1%、2001为74.4%、2002年为72.9%、 2003为71.42%,但仍然稳居畜牧业总产值的70%之上。 2003年我省肉类总产量为561.78万吨,居全国第四位,有丰富的猪油脂资源。已经完成了特定条件下的生物转化,转化率达到43.7%,获得了油脂生物加工的专一性酶的微生物,完成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。能形成的产品群是功能性油脂、保健性油脂等。 联系人:李宗军 电话:13787781797
|
|
|


访问统计:
关于我们 |
联系我们 |
Copyright©2009-2018 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·页面版权所有
·Designed by echao
地址:中国·湖南·长沙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